運動健身的方法適合最重要,無須趕流行
在健身或是運動訓練的領域中,訓練器材、方法總是不斷的推陳出新,雖然運動科學不斷的進步,而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是很重要,但是如果能事先深入去理解而非一味、急切的追求流行,或許較能夠避免一些非必要的反效果。
有些人或許會由於新鮮、流行等理由,去選擇、試驗這樣的一些新產品;這種情形十分類似服裝或食物等的流行趨勢,每一階段都會有一種或數種也許是款式、顏色,因為新鮮或是某些媒體的推波助瀾,造成大家共同的追求。
在一些常見的情形中,目前可觀察到者有以下幾種:
一、 名人效應(模特兒效應)
以服裝而言,最常見的情形之一就是所謂的名人效應(或是模特兒效應)。有些衣服,是因為穿的人的身材、外表與場合等因素而突顯了該衣服的美感;說得更明白一些,就是:林志玲或是服裝模特兒穿起來好看的牛仔褲,不見得每個人穿都好看~除非你的腿長、腿型及身材比例都類似她,否則可能反而收到反效果。
而在一些運動訓練的方法中,最常見就是把某些知名運動選手的訓練方法、訓練菜單複製下來使用,而不考慮自己或是學員的訓練背景、身體條件或是訓練目標是否相同。比如說某些雜誌上會出現所謂阿X的二頭肌練法…..等,但是沒有清楚告訴你他的訓練週期分配(適度調整的強度、組數、營養飲食等….),只告訴你這些動作或是附上單一課表;或是在網路上看George St. Pierre(著名的UFC冠軍選手)的訓練方法就加以複製,覺得能練出和他一樣的身材,而不考慮他基礎期的訓練方式、飲食內容以及恢復時間等因素。(有些動作、重量沒有基礎訓練反而增加危險性)
二、葡式蛋塔效應
這種現象類似數年前風行一時的葡式蛋塔情形: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我也要這麼做;如果我沒有這麼做,自己或身邊其他人就認為你落伍了。
從單車熱到現在的路跑熱,基本上帶動運動的風氣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但如果其動機是源於流行、時尚的理由而開始參加這些活動,那麼可能必須先三思而行;有些運動的器材、動作模式看似簡單,但是要安全、有效地從事運動所必須培養的基礎肌力及體能卻是常常被忽略的。
就跑步而言,缺乏穩定、扭轉身軀來傳動力量的核心肌力、推動地面產生反作用力下肢肌力、或是長時間運動所需的心肺耐力….等,都會讓許多沒有做好準備就貿然透入這些運動的人面臨運動傷害的危險。(比如有心血管疾病潛在因子的人如果未經醫師首肯並經專業人員訓練,很有可能在強度過高的情況下忽然發病而面臨生命危險;又或是下肢肌力不足而無法有效地推動身體與維持正確關節活動角度,可能會造成肌肉、韌帶等組織的傷害。)
運動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讓自己更健康,而運動本身也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如果能:
- 事前確實清楚自己的需求及審慎評估身體狀況
- 諮詢或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安排個人化的計畫與準備
- 事後做適當的休息與恢復,與專業人士作回饋分析更佳
來達到符合且適合個人需求,那麼無論是傳統或是新穎的器材、方法,相信就能更安全、長期的享受運動帶來的效果與樂趣!(延伸閱讀:你的生活決定了你的身材 You are how you live)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Ivan Hsu 教練的運動與健康天地
|
|
中華民國全人健康運動促進協會 理事及總教練 | American Club Taipei美僑協會私人教練 | CSCS/NSCA美國國家肌力與體能協會認證 | Parkour Generation跑酷體適能訓練師 | FISAF,Australia澳洲運動.有氧及體適能協會認 |